SKU: 186005297
ACQUITY UPLC CSH C18 Column, 130Å, 1.7 µm, 2.1 mm X 100 mm, 1/pk
填料 |
C18 |
分离模式 |
反相 |
颗粒基质 |
Hybrid |
pH Range Min |
1 pH |
pH Range Max |
11 pH |
Maximum Pressure |
18000 psi (1240 Bar) |
Endcapped |
是的 |
Silanol Activity |
Low |
Particle Shape |
Spherical |
粒径 |
1.7 µm |
Endfitting Type |
Parker-style |
孔径 |
130 Å |
规格 |
色谱柱 |
表面积 |
185 |
系统 |
UHPLC, UPLC |
颗粒技术 |
CSH |
USP分类 |
L1 |
内径 |
2.1 mm |
长度 |
100 mm |
Carbon Load |
15 % |
eCord |
是的 |
UNSPSC |
41115709 |
品牌 |
ACQUITY UPLC |
产品类型 |
色谱柱 |
Units per Package |
1 pk |
ACQUITY UPLC CSH C18 色谱柱, 130Å, 1.7 µm, 2.1 mm X 100 mm, 1/包
当您在寻找提供出色峰形、高效能和负载能力的实验室设备时,ACQUITY UPLC CSH C18 色谱柱专为满足您的需求而设计。与其他反相UPLC色谱柱相比,这些色谱柱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性,超高效并克服了基本化合物的峰形不对称和负载能力差、色谱柱流失以及快速流动相再平衡的问题。所有应用中的方法开发科学家都可以从现代LC色谱柱中可用的最广泛选择性中受益。
这些色谱柱采用Waters的新型创新带电表面混合(CSH)技术,能够在更换流动相pH后增加负载能力和快速色谱柱再平衡。CSH技术始于乙烯桥接混合(BEH)颗粒,该颗粒坚固高效,然后施加受控表面电荷以在颗粒表面添加可重复的低水平电荷。然后用适当的键合相化学进行功能化,包括键合和封端。这种变革性技术组合为碱性化合物提供了优越的峰形,改善了批次间的可重复性,并在低pH下提供了出色的稳定性。
CSH技术在不使用TFA及其相关缺点的情况下提供TFA峰形性能。相反,使用对MS友好的流动相添加剂(如甲酸)实现了改进的峰形性能,该添加剂不会表现出离子对试剂的长期色谱效应。这简化并加快了方法开发。
所有ACQUITY CSH填料专为与ACQUITY UPLC系统配合使用而创建,所有制造均在cGMP、ISO 9001认证的制造设施中使用超纯试剂完成。每批次均使用酸性、碱性和中性分析物进行色谱测试,结果保持在狭窄的规格范围内,以确保出色的、可重复的性能。通过在各种分离方法中使用中性QC参考材料,每次都优化您结果的信心。
ACQUITY UPLC CSH C18 色谱柱, 130Å, 1.7 µm, 2.1 mm X 100 mm, 1/包 常见问题
带电表面混合(CSH)技术如何提高性能?
带电表面混合(CSH)技术通过在Waters的混合颗粒技术上加入低水平正表面电荷来增强色谱性能。这种改进显著改善了峰形,特别是对于在传统C18色谱柱上常常表现出拖尾的碱性化合物。通过减少固定相与可电离分析物之间的二次相互作用,CSH技术产生更尖锐的峰形和更好的可重复性。
另一个优势是增强的保留控制,允许更好地分离紧密洗脱的化合物。分析物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即使在高通量UPLC条件下也能提高分辨率。此外,CSH颗粒提供出色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长色谱柱寿命和在各种流动相条件下稳健性能的理想选择。
此色谱柱的最佳pH范围是什么?
ACQUITY UPLC CSH C18 色谱柱设计用于在pH范围1到11内运行,使其在各种分析应用中高度通用。这个广泛的范围允许使用酸性和碱性流动相,可以根据分析物的化学性质微调分离。
对于酸性条件(pH 1-4),通常使用甲酸、三氟乙酸(TFA)或乙酸来改善峰形并提高LC-MS应用的电离效率。在较高pH条件下(pH 7-11),如碳酸氢铵或醋酸铵的缓冲液有助于保持碱性化合物的稳定性,同时确保高分辨率分离。
色谱柱的带电表面混合(CSH)颗粒技术在较高pH水平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传统的硅胶基C18色谱柱不同,后者在碱性条件下会降解。这种耐用性允许更大的方法灵活性,使该色谱柱成为处理各种样品类型的实验室的绝佳选择。
什么是cGMP认证?
cGMP是指现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执行。这规定了确保正确设计、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和设施的系统。遵守这些准则是很重要的,因为它通过受控的生产操作保证了药物产品的特性、强度、质量和纯度。 规章制度包括强大的质量管理系统、适当的优质原材料、健全的操作程序、对质量偏差的调查以及可靠的测试实验室。如果正确地付诸实践,这可以防止污染、偏差、失败和错误,使药物产品达到其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