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初学者指南

什么是HPLC(高效液相色谱)?

什么是HPLC(高效液相色谱)?

简史和一些定义

简史和一些定义

液相色谱(LC)是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S. Tswett在20世纪初定义的概念。他当时专注于使用填充有颗粒的柱子分离用溶剂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叶色素],这是液相色谱史上的先驱性研究。

Tswett用颗粒填充开放式玻璃柱。他发现粉状白垩[碳酸钙]和氧化铝这两种特殊材料对分离有用。他将样品[均质化植物叶子的溶剂提取物]倒入柱中,使样品通过颗粒床。然后使纯溶剂通过。当样品在重力作用下穿过柱子时,可以观察到样品分成了不同颜色的谱带,这是因为某些组分的移动速度快于其他组分。他将这些不同颜色的分离谱带与样品中最初包含的不同化合物联系起来。根据各种化合物对颗粒的化学吸引力强度不同,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分离。对颗粒有更强吸引的化合物移动速度减慢,而对溶剂有更强吸引的其他化合物移动速度较快。该过程可以描述如下:样品中包含的化合物在称为流动相的移动溶剂与称为固定相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分布或分配。这导致各种化合物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引起化合物的分离。

Tswett创造了色谱(chromatography)[来自希腊词chroma(意思是颜色)和graph(意思是书写)的组合,即“彩色的书写”)]一词来描述其色彩斑斓的实验。[有趣的是,俄语名字Tswett的意思是颜色。]目前,各种形式的液相色谱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种强大工具。 

 

图A:Tswett的实验

液相色谱(LC)技术

液相色谱可使用平面技术[技术1和2]或柱技术[技术3]来实施。柱液相色谱的功能更为强大,并且具有更高的样品容量。在所有情况下,样品都必须先溶解在液体中,然后输送到色谱装置之上或色谱装置内部。

技术1.将样品以点状形式上样到固定在玻璃板表面上的色谱颗粒[固定相]薄层上,然后使液流流过该薄层[图B]。板的底部边缘置于溶剂中。当溶剂[流动相]扩散至干燥颗粒层并沿玻璃板向上移动时,通过毛细管作用产生液流。这种技术被称为薄层色谱或TLC。

请注意,黑色样品是已经得到色谱分离的FD&C黄色、红色和蓝色食用染料的混合物。

图B:薄层色谱

技术2.在图C中,样品以点状形式上样到纸[固定相]上。然后将溶剂[流动相]添加至点的中心,以产生向外的径向流动。这是纸色谱的一种形式。[经典纸色谱的执行方式类似于采用线性流的TLC。]在上图中,将同一黑色FD&C染料样品施涂在纸上。

请注意这种特定纸的分离能力与TLC板相比存在的差异。绿色环表示纸无法将黄色和蓝色染料彼此分开,但可以将这些染料与红色染料分离。在下图中,将由相同的黄色和蓝色染料组成的绿色样品施涂在纸上。与预期结果一样,纸色谱无法将这两种染料分开。在中间的图中,将由红色和蓝色染料组成的紫色样品施涂在纸上。它们得到很好的分离。

图C:纸色谱

技术3.在这个十分强大的方法中,样品通过包含适当颗粒的色谱柱或小柱装置[固定相]。这些颗粒被称为色谱填料。溶剂[流动相]流经该装置。在固相萃取[SPE]中,样品被加载到小柱上,并且溶剂流携带样品通过该装置。与Tswett的实验一样,样品中的化合物随后以不同的行进速度通过装置而得到分离。此处将黑色样品加载到小柱上。在每一步使用不同的溶剂以实现分离。

当使用小柱形式时,可采用多种方式以实现流动。对于设计为不耐压的色谱柱,可使用重力或真空。通常,这种情况下的颗粒直径较大[> 50微米],因此流动阻力较小。例如开放式玻璃柱[Tswett的实验]。此外,通常呈注射针筒形状的小型塑料柱可以填充填料颗粒并用于样品制备。这称为固相萃取[SPE]。在这种情况下,色谱装置称为小柱,通常使用真空辅助流动,以在进一步分析之前净化非常复杂的样品。

需要较小的粒径[< 10微米]以提升分离能力。然而,小颗粒的流动阻力更大,因此需要施以较高的压力以形成所需的溶剂流速。需要采用专为耐高压而设计的泵和色谱柱。当使用中高压使溶剂流过色谱柱时,该技术被称为HPLC。

图D-1:柱色谱 – 固相萃取[SPE]

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

已故教授Csaba Horváth在其1970年的Pittcon论文中创造了首字母缩写词HPLC,最初用于指出利用高压产生填充柱液相色谱所需的流速这一事实。一开始,泵的耐压能力仅有500 psi [35 bar]。这被称为高压液相色谱或HPLC。20世纪70年代初,该技术取得了巨大飞跃。这些新型HPLC仪器可以产生高达6,000 psi [400 bar]的压力,并采用改进的进样器、检测器和色谱柱。HPLC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在此期间随着性能的不断进步[颗粒更小,压力甚至更高],这种技术的首字母缩写词“HPLC”保持不变,但名称被改为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现在是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种强大的工具。它能够分离、鉴定和定量存在于任何可溶于液体的样品中的化合物。目前,可以轻松鉴定出浓度低至万亿分之一[ppt]级的痕量化合物。HPLC可以并且已经应用于几乎任何样品,例如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环境基质、法医学样品和工业化学品。

什么是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

2004年,液相色谱的仪器和色谱柱技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分离度、速度和灵敏度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需要具有更小颗粒[1.7微米]的色谱柱和具有专门功能的仪器,提供15,000 psi [1,000 bar]的流动相,以达到更高的性能水平。必须从整体上创建一套新系统来执行超高效液相色谱(现在称为UPLC技术)。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使用颗粒直径甚至小于1微米的色谱柱以及能够在100,000 psi [6,800 bar]下运行的仪器来从事基础研究。这让我们可以一窥这项技术的未来。

图D-2:HPLC色谱柱

相关信息

沃特世拥有全套液相色谱(LC)与LC-MS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可为您提供准确数据,解决实验室面临的紧迫问题。欢迎体验沃特世专为您的优先事项打造的Dependability、Flexibility、Performance、Specialty和Purification液相色谱解决方案。

使用沃特世UPLC/UHPLC系统和检测器在分析实验室的亚2微米(高压、小粒径)分离中获得经证明的出色分离技术性能。

了解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利用沃特世HPLC系统获得出色的常规性能和通用性,满足您的所有HPLC要求。

业内出色的HPLC色谱柱,由创新的填料和技术提供支持。通过优化方法开发或纯化过程大幅提升实验室效率。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什么是 HPLC(高效液相色谱)?

简史和定义

1900 年代初,俄罗斯植物学家 Mikhail S. Tswett 率先采用液相色谱 (LC) 来分离植物化合物。 他使用填充有粉笔粉和氧化铝等颗粒的开放玻璃柱来分离使用溶剂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 通过让样品通过色谱柱并观察彩色条带,他根据不同的化学吸引力实现了分析分离。Tswett的实验产生了“色谱法”一词,指的是颜色书写,因为他根据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不同运动速度来分离化合物。 如今,液相色谱已成为多种形式的有效分析工具。

液相色谱 (LC) 技术

液相色谱可以通过平面法(技术1和2)或柱法(技术3)进行。 其中,柱液相色谱法提供最大的样品容量和效力。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初始步骤都涉及将样品溶解在液体中,随后将其引入色谱设备上或内部。

在技术 1 中,将样品施加到玻璃板上的色谱颗粒上。毛细管作用驱动溶剂流动,通过薄层色谱 (TLC) 的方法分离样品。所描绘的混合物涉及 FD&C 食用染料。

在技术 2(图 C)中,将样品点样到纸上(固定相),并在点的中心引入溶剂(流动相),导致径向向外流动。 这代表纸色谱法。与 TLC 相比,纸张的分离能力有所不同,如 FD&C 染料所示。 绿环表示红色染料部分分离。虽然包含黄色和蓝色染料的绿色样品无法分离,但包含红色和蓝色染料的紫色样品可以很有效地分离。

在技术 3(最有效的方法)中,样品通过含有称为色谱填充材料的颗粒(固定相)的色谱柱或滤芯。溶剂(流动相)流过,以不同的速度分离化合物。此固相萃取 (SPE ) 将样品加载到滤芯上并使用溶剂将其带过。 不同的溶剂会在滤芯上的黑色样品中产生分离。它利用重力或真空推动流动,颗粒越大阻力越小。 较小的颗粒可增强分离效果,需要高压泵和色谱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 (HPLC)。

什么是高效液相色谱 (HPLC)?

HPLC 最初表示高压液相色谱法,从使用 500 psi 压力的早期系统发展到 20 世纪 70 年代压力高达 6,000 psi 的先进仪器。 这一转变标志着向高效液相色谱 (HPLC) 的转变。 如今,HPLC 是一种强大的 分析工具,能够识别和量化溶解在液体样品中的化合物,甚至是万亿分之一的痕量浓度。 其应用涵盖药品、食品、环境基质等。

什么是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技术)?

2004 年,仪器和色谱柱技术的进步导致液相色谱的分辨率、速度和灵敏度显着提高。 使用更小的 1.7 微米颗粒和提供 15,000 psi 流动相的专用仪器,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诞生了。 目前的研究探索了具有更小的 1 微米颗粒的色谱柱和在 100,000 psi 下运行的仪器,暗示了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