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纪要

使用Andrew+移液机器人和Xevo TQ-S micro对血清中的甲基丙二酸进行自动制备和LC-MS/MS分析

使用Andrew+移液机器人和Xevo TQ-S micro对血清中的甲基丙二酸进行自动制备和LC-MS/MS分析

  • Danielle Cullen
  • Sarah Dunne
  • Waters Corporation

仅供研究使用,不适用于诊断。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Andrew+上采用Ostro样品板进行蛋白沉淀和磷脂去除,从血清中自动萃取MMA的方法。MMA Andrew+方案在开发时利用了现有的MMA工作流程和LC-MS分析方法,能够实现高通量样品制备。利用Andrew+进行MMA样品制备可发挥出色的灵活性、重现性,同时节省分析人员的时间。

样品定量分析采用装配ACQUITY UPLC CSH C18, 1.7 μm色谱柱(部件号:186005297)的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并通过Waters Xevo TQ-S micro串联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检测。将成熟的LC-MS/MS方法与Andrew+结合使用,可实现准确、稳定的分析物定量。

优势

  • 自动化样品制备,使拥有娴熟技能的分析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其时间
  • 自动化方法转移
  • 改善数据,减少错误
  • 采用96孔板,大幅提升通量
  • 所得结果与手动制备方法相当

简介

甲基丙二酸(MMA)的分析可用于测定维生素B-12的血清含量。MMA是维生素B12的优选指标,因为即使在缺乏的情况下,维生素B-12血清含量也可能正常或偏高1。 通过LC-MS/MS分析研究该生物标志物是实现高通量的理想选择。为进一步优化血清样品分析,之前已经简化的MMA工作流程在Andrew+上实现了自动化2。 沃特世甲基丙二酸法利用Ostro蛋白沉淀和磷脂去除96孔板(部件号:186005518),以简化、高通量形式提供了更洁净、可重现的提取物。 

即使采用简化的工作流程,开发自动化方法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用户友好的云端OneLab软件中创建了Andrew+ MMA方案,该软件能够为用户提供有用的提示和拖放功能。MMA方案纳入了当前的手动制备步骤,其中包括在Vacuum+装置上进行样品净化之前,在Ostro样品板内进行试剂转移和充分混合。该方案中存在用户提示,允许在工作台外完成蒸发步骤,使用户能够在样品板准备就绪后,继续执行方案中的最终移液步骤。方案组合过程简单,用户得以专注于准确移液和充分混合所需的参数(例如液体处理)。正确调整这些参数对于确保样品制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至关重要。在OneLab中,液体处理参数的调整简单直接,为用户省去了复杂的手动移液步骤。调整自动化制备参数的一个示例是使用移液器混合代替涡旋混合。优化混合速度,确保样品充分混合,从而改善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

自动化可以消除可能由高通量样品制备造成的瓶颈。与LC-MS/MS分析结合使用,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稳定且节省分析人员时间的解决方案。此外,用户友好的软件和统一的工作台设置使方法的创建和执行更加容易,尤其是从一个实验室转移至另一个实验室时。

实验

结果与讨论

在开发方案时,对移液器的液体处理参数进行了改进,以确保萃取前在Ostro样品板内平稳且一致地转移样品并充分混合。在有关蒸发步骤的方案中添加一条用户提示,该步骤在工作台外部完成,大约需要50 min。另一条建议是此时可将该方案分为两部分,以便在需要时同时使用Andrew+。该方案所用的工作台配置可参见图1。

图1.Andrew+ MMA工作台配置 – Dominos:1和2:吸头盒;3、4和8:深孔板;5:μElution提取板Vacuum+;7:微量离心管

Andrew+将一组八个Recipe MMA 1级质控样品和2级质控样品等分试样转移至2 mL收集板(部件号:186002482)的前两行中。手动制备相同的样品用于比较。研究对Andrew+与手动制备得到的每个浓度下8份样品制剂的峰面积计数进行了比较。与手动制备方法相比,采用Andrew+使两种QC浓度的8份制剂获得了更高的精密度,结果分别为≤3.5%(自动化制备)和≤5.2%(手动制备)(见图2)。

图2.采用手动制备和Andrew+自动化制备得到的质控样品的精密度

还计算了采用Andrew+制备与手动制备得到的峰面积计数的%回收率。在两个QC浓度下,手动制备与自动化制备之间的差异小于4%,证明了Andrew+与手动制备方法的可比性。

有关所用MMA UPLC-MS/MS方法和材料的更多信息,可参见沃特世应用纪要720006806

结论

使用Andrew+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MMA的自动化样品制备方法。整个浓度范围内的QC样品分析表现出优异的精密度和回收率,且结果与手动制备结果一致。

参考资料

  1. Vashi, P.; Edwin, P.; Popiel, B.; Lammersfeld, C.; Gupta, D. (2016) Methylmalonic Acid and Homocysteine as Indicator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in Cancer.PLoS ONE 11(1): e0147843.doi:10.1371/journal.pone.0147843
  2. Foley, D.; Van Hulle, M.; Brown, H. A.; Calton, L. J. Analysis of Methylmalonic Acid in Serum Using the Xevo TQ-S micro for Clinical Research.Waters Application Note, 720006806, 2020.

720007187ZH,2021年3月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