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种分析谷物产品中50种真菌毒素和托烷生物碱的多毒素UPLC-MS/MS方法
摘要
本应用纪要介绍了一种多毒素UPLC-MS/MS方法分析谷物产品中50种受管制和新型真菌毒素、阿托品以及东莨菪碱的性能。将Xevo TQ-XS高灵敏度串联四极杆质谱仪与ACQUITY UPLC系统联用,达到了非常低的检测限和定量限。使用简单的“稀释-上样”方案提取混合谷物粉,无需任何净化步骤或内标。使用溶剂标准品和加标提取物(基质匹配校准标样)绘制校准曲线。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显示,其适用于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限值和调查其他毒素水平。该方法的最低定量限(m-LOQ)是黄曲霉毒素定量限(0.1 µg/kg)。大多数分析物的校准范围均可接受,且覆盖三个数量级。本研究还计算了所有化合物的基质效应,结果显示基质效应较为显著,这说明有必要使用基质匹配标样绘制校准曲线。该方法符合SANTE真菌毒素分析指南中的标准。所得数据导入新版waters_connect定量软件,使用MS Quan应用程序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审查效率。
优势
- 使用一种LC-MS/MS方法即可同时测定超过50种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 使用高灵敏度Xevo TQ-XS刷新了检测下限纪录
- 展现出色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线性及重复性,法规要求得以满足
- MS Quan应用程序与新版waters_connect定量软件减少了处理数据和查看结果耗费的时间
简介
真菌毒素是由多种霉菌天然生成的次生代谢物。这些化合物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毒性。真菌毒素一般由真菌直接产生,它们的母体结构通常会经真菌本身修饰,释放出许多结构相关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感染期间,真菌的宿主植物往往会进一步修饰这些物质。活体植物可能改变毒素的化学结构,产生所谓的“隐蔽型真菌毒素”(masked mycotoxins)。形成隐蔽型毒素是作物的主要解毒策略,因为隐蔽型毒素对植物的毒性较小。为确保食品和饲料安全,许多国家/地区都针对作物中的真菌毒素制定了监管限值。这些法规只涉及一些已知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伏马菌素B1、B2和B3;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HT-2毒素、T-2毒素、托烷生物碱和麦角生物碱1。
当前的研究正源源不断地提出有关新型真菌毒素代谢物的各种见解,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开展的植物育种工作亦是如此。目前人们正在开展风险评估研究,为必要情况下的立法做准备。这些化合物常被称为“新型真菌毒素”2。 “隐蔽型真菌毒素”最初用于指代真菌毒素代谢物的共轭物,不过现在该类型物质已经被更准确地称为“修饰型真菌毒素”,并且包括母体真菌毒素的所有代谢物3。 如今出现新型和修饰型真菌毒素的证据正在迅速增多,这表明此类毒素可能会高频率地(有时甚至还会高浓度地)出现在谷物和其他食品及饲料中4。
其中一些新型和修饰型真菌毒素以及植物毒素已经受到法规监管,未来某个阶段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监管行动。过去十年来,这三种毒素的检测需求大幅增加,其中一部分需求来源于食品/饲料行业的尽职调查,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回应人们对发生率数据的呼吁。因此,有必要扩大分析的应用范围,纳入这些化合物。本研究扩展了之前一篇应用纪要5的应用范围并探讨了方法扩展后的性能,从而开发出一种使用高灵敏度Xevo TQ-XS分析谷物食品中多种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
实验
校准标样的制备
制备两个校准品系列:
- 使用H2O:MeCN 95:5 (v/v)连续稀释混合储备液,制得溶剂标准品。
- 使用空白样品提取物连续稀释混合储备液,制得相同浓度范围的基质匹配标准品。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系统: |
ACQUITY UPLC I-Class PLUS(配备二元溶剂管理器) |
自动进样器: |
配备15 µL进样针的流通针式进样器(FTN) |
色谱柱: |
ACQUITY UPLC BEH C18(2.1 × 100 mm,粒径1.7 µm,孔径130 Å,部件号:186002352) |
水性流动相: |
1 mM乙酸铵水溶液,含0.5%乙酸和0.1%甲酸(v/v) |
有机流动相: |
甲醇+ 0.5%乙酸+ 0.1%甲酸(v/v) |
洗针液: |
水: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20:20:20:20:20)+1%甲酸(体积比) |
密封清洗溶剂: |
水:乙腈(80:20, v/v) |
柱温: |
40 °C |
样品温度: |
15 °C |
进样体积: |
5 µL |
流速: |
0.40 mL/min |
质谱条件
质谱系统: |
Xevo TQ-XS |
电离模式: |
ESI+/-(极性切换) |
采集模式: |
多反应监测(MRM) |
毛细管电压: |
+0.75/-0.30 kV |
电离源补偿: |
30 V |
锥孔气流速: |
200 L/h |
脱溶剂气温度: |
600 °C |
脱溶剂气流速: |
1100 L/h |
离子源温度: |
150 °C |
数据采集软件: |
MassLynx 4.2版 |
数据处理软件: |
waters_connect定量软件(MS Quan应用程序) |
优化后的MRM通道、锥孔电压和碰撞能量见附录。
结果与讨论
色谱分析
除串珠镰孢霉素(保留时间0.71 min)外,所有化合物都有两个MRM通道,且保留时间都在色谱柱死体积所对应保留时间(Vd约为0.55 min)的两倍以上,符合SANTE指南要求7。 串珠镰孢霉素与其他真菌毒素差别很大,由于它是一种强极性的酸性小分子,使用亲水作用色谱(HILIC)来测定它才是确认分析的更优选择。所有分析物的保留时间都很稳定,每个序列内的保留时间变化不超过±0.03 min。
使用之前开发的UPLC方法,几乎所有目标化合物都实现了良好的色谱分离。得益于此,我们在优化MRM采集窗口时得以尽可能减少功能通道重叠,从而尽可能延长驻留时间。良好的色谱峰分离度与高灵敏度的Xevo TQ-XS相结合,使得同一MS方法成功涵盖了50种目标化合物。加标目标化合物的谷物提取物的两幅代表性色谱图如图1所示。
灵敏度和定量分析
对应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色谱峰分别具有>3和>10的信噪比(噪音范围设置:峰到峰,无额外处理)。
分析溶剂标准品时,达到了相当低的仪器检测限(i-LOD)。例如,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的i-LOD为0.0003 ng/mL。方法定量限(m-LOQ)是指S/N>10且符合校准可接受标准(R2≥0.99且残差≤20%)的最低基质匹配标准品浓度,黄曲霉毒素的定量限低至0.1 µg/kg;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白僵菌素、恩镰孢菌素、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异烟棒曲霉素C的定量限≤1 µg/kg;其余化合物的m-LOQ≤10 µg/kg(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青霉震颤素A除外)。表2列出了该方法分析所有50种化合物的灵敏度和定量特征。
大多数分析物的校准曲线覆盖三个数量级。溶剂校准曲线和基质匹配校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几乎都> 0.99,且校准范围仅使用残差百分比低于20%的标准品确定。校准特征的详细信息见表2。
图2显示了以m-LOQ水平加标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混合谷物提取物的色谱图。图3显示了相应的基质匹配校准曲线。
基质效应
按下式计算各分析物的基质效应(%ME):
其中bM和bS分别是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和溶剂校准曲线的斜率。
信号增强/抑制因子(SE/SS)通过计算bM/bS的比值得到。
基质效应在-100% ~ +83%范围内。信号增强因子介于1.05到1.83之间,信号抑制因子介于0.95到0.005之间。
观察到的基质效应呈现跨数量级的显著变化,由此可确认,使用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对于补偿基质效应和实现可靠定量至关重要。使用13C标记的内标亦可5,6。
基质效应通常是由基质中的共提取物产生的。对于复杂的食品基质,建议采用有效方法净化样品或大幅稀释提取物,以便提高方法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因仪器维护而导致的仪器停机时间,同时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部件号:720007377ZH)提出了一套有效的SPE净化方案8。
重复性和鉴定标准
为评估该LC-MS/MS方法的重复性,从小麦、大麦、大米和玉米粉混合而成的样品中取6个试样,加入浓度相当于校准标样#5(见表2)的目标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然后分别提取和分析每个试样。所有分析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r) ≤10%。每次分析中,加标试样中所有化合物的离子丰度比和保留时间都与SANTE指南中规定的标准一致7。
结论
该UPLC-MS/MS方法适用于定量检测受管制真菌毒素、受管制托烷生物碱,以及一系列新型和隐蔽型真菌毒素。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13C标记的内标作为基质匹配校准的替代方法。
得益于Xevo TQ-XS出色的灵敏度,用户可在大幅稀释样品提取物的同时仍达到相当低的定量限。这反过来又减少了对复杂样品制备的需求,并且如本文所述,可以使用简单快速的“稀释-上样”法。尽管如此,净化样品(例如使用Oasis PRiME HLB SPE小柱的直通式SPE净化)仍然是在进样前减少基质共提取物含量的一种选择,有助于提高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
有效的UPLC分离与串联四极杆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相结合,为进一步扩展该方法提供了机会,可以在将来需要时纳入更多的目标分析物。
最后,使用waters_connect作为定量软件尽可能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而且有助于更快地查看和报告定量结果。
参考资料
- Eskola, et al. Worldwide Contamination of Food-Crops With Mycotoxins: Validity of the Widely Cited ‘FAO Estimate’ of 25%. Crit. Rev. Food.Sci.Nutr. 60(16):2773–2789. 2020.
- Gruber-Dorninger et al.Emerging Mycotoxins: Beyond Traditionally Determined Food Contaminants.J. Agric.Food Chem. 65(33):7052–7070.2017.
- Freire and Sant’Ana.Modified Mycotoxins: An Updated Review on Their Formation, Detection, Occurrence, and Toxic Effects. Food Chem. Toxicol. 111:189–205.2018.
- de Nijs et al. Short Inventory of EU Legislation on Plant Toxins in Food. World Mycotoxin J. 9: 129–139.2017.
- Nicola Dreolin, Sara Stead.在Xevo TQ-XS上使用简化的样品制备条件对LC-MS/MS法定量测定谷物粉中的管制真菌毒素进行方法开发与验证.沃特世应用纪要 720006685ZH, 2021年修订.
- Nicola Dreolin, Janitha De-Alwis, Dimple D. Shah, Joanne Williams, Sarah Dowd, Nicole Baumgarten, Stuart Adams, Simon Hird. 利用实验室间研究对一种通过LC-MS/MS测定谷物中管制真菌毒素的简单方法进行性能评价.沃特世应用纪要, 720007165ZH, 2021.
- SANTE 12089/2016.Guidance Document on Identification of Mycotoxins in Food and Feed.
- Nicola Dreolin, Sara Stead, Simon Hird, Timothy Jenkins.使用直通式SPE和UPLC-MS/MS测定谷物、坚果、无花果和动物饲料中的管制真菌毒素及新型真菌毒素.沃特世应用纪要, 720007377ZH, 2021.
附录
720007476ZH,2021年12月